浅谈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研究

  消息通讯     |      2020-08-24 02:35:11
消息通讯

  :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重要性;策略。

  [摘要]通过分析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现状,本文指出企业文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教育,提倡使用“三,三,三”教育策略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职院校仍不重视将企业文化教育融入教学,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就业后出现很多问题。

  高职院校应以育人为中心,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德育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而且两者都要具备。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计划。如何选择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如何采用企业文化教育的方法,如何将企业文化教育与职业素质培训相结合,是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和势在必行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但仍存在以下不良现象:一些毕业生认为在企业一线工作太努力,他们工作时反应消极,甚至迟到或早退,一些毕业生进入企业,工资太低,频繁跳槽,有些毕业生在工作中自己的方式,缺乏与同事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这些都表明这些学生的职业道德较差,缺乏诚信、敬业精神、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守法意识。从本质上讲,都反映了学校在企业文化教育和专业素质培训方面的不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更加重视企业文化教育问题,也在学校开展了针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活动。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应该嵌入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后登记;其次,建立了有关企业文化选修课;第三,邀请有关各方领导和技术骨干到学校通过讲座介绍企业文化;第四,学生可以体验企业文化在实践中通过交替工作、工作或实习。

  以上几种企业文化教育形式对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文化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形式有的只是在理论知识的介绍,有的只是对企业文化表象的阐释,有的只能使学生形成对企业文化的局部感知,存在着种种局限性。职业素养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培养。因此,将企业文化教育融入高职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机地把企业文化教育和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企业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协调它们之间的状态在毕业后可以有一个全面的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所需的专业素质,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提高自身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高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企业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潮。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企业文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精神,二是价值观念,三是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公司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企业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的企业管理原则,企业精神、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其他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有其独特的功能,即定位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和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 kotter教授和James husk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绩效的关系,其中根据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重视公司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其经营绩效远胜于那些没有文化特色的企业、公司。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目的开发、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教育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企业成员对企业的责任感,将荣誉感等因素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企业文化教育的选择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企业绩效的指导思想,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目标、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对经营管理的基本假设、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和共同信念。这种指导思想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2. 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所倡导的管理指导思想,是员工在生产生活各方面共同的内在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品质和追求。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校期间自觉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3.价值。价值观是指企业对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定位,以及员工对企业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标准的看法。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行为准则。行为规范是企业规定的员工必须遵守和服从的约束条件。主要是指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规则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行为约束能力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意识。

  5. 道德。道德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德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辨别真伪、恶丑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敬畏生命、关爱他人、崇尚真善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合格公民和专业人士。

  6. 企业荣誉感。荣誉感是指员工对企业声誉的关心和为企业创造荣誉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增强学生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通过以上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加自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自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另外,引导和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用最先进的行业标准规范学生,为学生毕业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制定企业文化教育战略

  1.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基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建立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合中国的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现阶段,深入school-enterprise合作职业教育的趋势,“三,三,三”教育策略可以采用,也就是说,三种方法,三种方法,就可以形成三种模式。

  有三种方法。一是设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由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点,以校企合作办学为起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和专业教师组建的教学指导机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全面参与专业建设,负责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与选择、人才培养标准的设计、企业文化教育的开展、学生实践的组织与指导。其目的是通过专家的指导,使学生正确、及时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感知企业文化,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更好地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除定期开展教学外,每年还可通过联谊会、教业合作研讨会、校教对讲会、就业洽谈等形式,组织学校与企业开展研究交流活动。

  二是开设企业文化教育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企业文化应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职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文化教育的课程从企业文化中提取主要内容,成为组织的知识体系,把企业文化教育教材,可以打开文化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形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知识教育,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掌握。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也可以将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中进行教育,使高职院校能够将企业文化教育付诸实践。

  三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组织策划具有专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专业素质。例如,在高校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举办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建立企业协会,活动内容按照企业文化准则和企业精神进行规范。

  通过以上的校园企业文化教育形式,可以使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充分融合,学生也可以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知。

  2. 使用三种方法。一是创建企业环境,进行模拟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模拟商业环境,管理者的教师,学生们为员工,创建一个商业环境,完善企业文化,不断总结,建立系统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让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的认知、自省和自我成长的动力。这些方式有:开展相关的模拟大赛,如网络营销大赛、物流技能大赛、导游大赛等,将具体工作流程融入到活动中。学校还可以创建模拟公司,如快递公司、物流公司、旅游公司、翻译公司、会计事务所等。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公司的创立,发展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并通过多种有效手段进行实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一个企业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是请进入企业管理人员,宣讲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系列讲座,也可以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进入校园,提供实用知识,推广企业文化。通过成功企业家与青年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交流和讨论,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家的成功和企业家的精神魅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授,每周轮流授课,让学生通过学习直接体验企业文化的精神核心以及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三是实行工学交替,送入企业培养。高职院校可通过学习、学习交替、实习、参观考察等方式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培训。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素质的学生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活动。工程交流指的是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阶段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某些活动,让学生体验,企业的生产经验和企业文化,使学生获得工作初步认知和操作技术,充分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岗位实习的教学模式。岗位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学校的全部学习任务后,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岗位实习中,每个岗位的学生都有自己具体的任务。遵守企业的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作为准专业人员充分体验和践行企业文化。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更好的业绩。

  3.形成三种模式。一是引进企业建立车间或工作室。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企业和院校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建设生产车间或工作室。高职院校可以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科技攻关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共赢。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在生产车间或工作室,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和体验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学校期间,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适应企业的需要工作毕业后。

  二是学徒。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制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体系。它是一种师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模式。学徒制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学徒,学生可以从企业技术骨干的完整性直接感知的质量、专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意识,克服缺陷,提高企业文化认知水平,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建立和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地方优势资源。简而言之,它可以杀死一个以上的水果。

  三是成立教育集团。大纲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 - 2020)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办学机制在政府的领导下,指导下的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制定法律法规,促进合作办学,并促进合作的制度化。职业教育集团化运行是在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合作教育、合作教育、合作开发、合作就业,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融合,使学生的身份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未来的员工。从入学到毕业在任何时候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无处不在的限制企业文化,为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建立专业意识,明确培训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学生感知、体验、实践企业文化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goodwenan.com消息通讯
  • 上一篇:对于我国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的评价内容探讨
  • 下一篇:谈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