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一片苍茫荒原,这里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坚韧、顽强、生生不息。它生长在小村的房前屋后,盐碱荒野,与风雨为伴、与苍凉为邻;它以遒劲蟠曲的身姿、沧桑壮美的风貌点亮黄河口的风景,点燃渤海岸畔勃勃生机,它就是我的兄弟——红柳。
红柳,又称柽柳、赤柳、观音柳,俗名:荆条。小时候,在下镇洼这片土地上,红柳是最普通的一种植物,走出小村,簇簇红柳,粉红花开,与苍翠的细叶交相辉映,莽莽苍苍布满野地、沟坎。小小的我经常跟随小伙伴们戴着红柳枝条编成的草帽玩耍游戏,或钻进红柳丛中捉迷藏、逮蚂蚱、找寻铃铛瓜,活泼稚嫩的笑声,荡漾在红柳林上空,永永远远回响在我温暖的记忆里。
红柳林承载了我幼时几多美好的回忆,也记录着我的父辈们深深地感恩。这块土地经历过战争、饥馑以及干旱、洪涝,却有一种精神如红柳一样,不弃不离陪伴着父老乡亲。年届八旬的母亲,多次重复给我讲发生在渤海垦区的革命故事。在抗战岁月,黄河三角洲红柳林里的革命队伍,白天打游击与鬼子周旋,夜晚进农家帮助百姓。老百姓总是煮好小米、野小豆、胡绿豆饭招待战士,并给战士提供各种给养,军民的鱼水关系坚如磐石。母亲回忆,1943年在日本鬼子对渤海垦区的大扫荡中,一名清河军区的八路军战士身负重伤,面对日伪军的拉网式搜索,姥爷和舅舅急匆匆地在红柳林中挖了个地窖,上面用野蓬蒿、芦苇草和红柳枝条作伪装,把他藏匿在了红柳林里。不久鬼子搜索过来,在群众的藏身之处即将被发现的危机时刻,那名战士突然从红柳丛中站了起来,向着相反的方向踉跄而去,吸引了鬼子的注意力,而战士却最终倒在了红柳树下。这名战士没有留下姓名,他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国家独立,为了人民站起来,过上幸福生活,勇驱倭寇,甘洒热血,将生命留在了黄河口,留在了这片红柳生长的地方。
红柳魂,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无畏、一种舍身、一种信仰,一种对百姓的大爱。
红柳花开了,朴素、清雅。与紫红的枝干相比,红柳花显得更加淡雅普通,没有夺人眼球的靓丽,没有沁人心脾的清香,但它所独有的漫长花期,吸引放蜂人蜂拥而至。辛勤的蜜蜂采集花粉,酿制出凝脂如琥珀,味美甘甜的红柳花蜜。
红柳花开宣誓了红柳的开朗、明媚,红柳魂彰显了红柳的坚强、勇毅、舍取。有人喜欢以青松颂扬精神,我却更愿用红柳比喻我的父老乡亲、比喻曾经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八路军战士,他们渺小却知晓大义,他们平凡却懂得感恩,他们犹如原野上的红柳,简简单单生活,坚韧勤奋劳作,用朴素的粉红小花,憧憬未来,酝酿希望,给予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