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人家的稿子材料,总是忍不住拍案叫绝,同时也会扪心自问,为什么我想不到这个点?为什么我没有找准这个切口?为什么我写的东西枯燥乏味?通过多学多想多练,最重要的还是领导用9个字为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这9个字就是——“有高度、能落地、重逻辑”。根据内功心法,沉下心来静静想想,反复看看材料,发现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站位不高。有句话叫“站位决定方位、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站位”和“格局”很重要,这是个“面子”问题,决定了你文章的高度,而它的“里子”其实更加复杂,既要有高深的理论,又要有旁征博引的素材,还要有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说理;既要用最新的理论、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给你讲道理,又要详实的数据给你摆事实。这样,写出来的文字、讲出来的话,才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提高站位”四个字,说说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二是基础不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不牢、马步不稳,又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训练,用心不专,刚开始还能勉强应付,越往后就越感觉江郎才尽、才思枯竭。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主要原因还是肚里没有货色,而且食材不够,又想烹饪出人人叫好的美食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从西山漾畔到仁皇山脚下,一路开车过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有山的地方会让人为之一振,这就是古人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大脑内存不足,写东西就像挤牙膏,材料没有波澜、没有起伏,像一潭死水,平淡无奇、食之无味,正如如同孔夫子说的一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三是逻辑不顺。罗素说过“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逻辑问题”。有时候写材料,还是一知半解的状态,仅仅是简单地堆砌素材,没有从框架架构、内在联系上进行梳理,粗粗一看还行的样子,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毫无章法、不知所云。领导经常告诫我们,“写文章,逻辑最重要,都要在一个逻辑层面上”。他还举过一个例子“比如写人,要么按男人女人分,要么按老人小孩分,不要一会男人一会老人,或者一会女人一会小孩”。最近看的《简单的逻辑学》中就有那么一句话,“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逻辑是思考的艺术,也是有效沟通的基础。领导常说“发现问题是智慧,正视问题是胸怀,解决问题是本领”。所以,面对问题,我一次次自问,一次次自省,迷茫中去寻觅,寻觅中去否定,否定中再彷徨,彷徨中再前行。毛主席有一句精辟的论断“干革命不仅靠枪杆子,还要靠笔杆子”。所以,我这个堂吉诃德只能把“笔杆子”当作“枪杆子”,硬着头皮、义无反顾往前冲。水无定形,文无定法。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
领导常说“做一件事情,如果越来越简单,说明方法对了;如果越来越复杂,就说明方法做错了”。这句话太有哲理了。所以我就简单概括起来就三个招式,即“搭架子”“剥笋子”“搓绳子”:所谓“搭架子”,就是要谋篇布局、把握结构。框架是写好一篇文稿的基础。搭框架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所谓“搭架子”一个好的框架,应该是思维的延伸和助力,会带动内容的摆布。因此,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文字的框架。那么,框架怎么定?几条原则:
一是框架要完整。胡乔木老先生说过“写文章和盖房子一样,要看如何布局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实用”。所以一般的文稿都有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标题,最好在动笔之前就把每一级标题都搭好、想完整。
二是层次要分明。一篇文章从小到大、从大到小都应该讲究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每一级的标题都在一个层次上,做到段段有分层、句句有着落,这样文稿“大厦”就不会倾倒。
三是观点要鲜明。讲话是观点的集合,观点是思想的结晶。一篇材料,核心观点很重要,要自圆其说、形成闭环。
四是标题要契合。标题好比眼睛,对文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无论大小标题,都要认真提炼,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小标题能对仗当然好,但不能因为追求整齐而因词害意,最主要的要确保每一级的标题能盖得住每一级的内容。
所谓“剥笋子”,就是要阐明观点,理清脉络。
一是指向要明。撰写材料最忌讳的是目的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目的,很难有清晰的思路,这就要求在下笔之初,就要明确材料主题、怎么去理解、要阐述什么。
二是开口要小。写材料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涉及、什么都想解决,那样只会是什么问题都研究不透。因此,在确定方向后,就应找准某个点精准破题。
三是逻辑要清。材料严谨与否,主要体现为逻辑架构和语言措辞是否经得起推敲,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前后矛盾、措辞失当、文不对题。主要解决“四个有之”问题,即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是观点要新。现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各类材料在网上基本都能找到,但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路,照抄照搬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起草材料时务必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写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老套路、旧办法写材料,要倒逼自己深入思考,拿出“亮眼”“提神”的东西。
所谓“搓绳子”,就是如琢如磨,反复雕琢。
米淘三遍砂粒少,文改数遍质量高。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公文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字怕悬,文怕念”,多念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就没有了。
一要“冷处理”。如果时间允许,草稿写出后,不要急于改。因为刚刚写好,热在头上,这时候自己很难否定自己,想改也改不动。这时,可以先暂时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再回过头来打磨。
二要“磨观点”。主要看主题思想上有没有问题,标题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清楚等等,因为这些都是材料的灵魂和精髓所在,防止“上错一点、下错一片,上错一尺、下错百里”。
三要“补事例”。主要看选用的事例素材是否具有代表性,与主题、观点之间关系是否恰当贴切,是否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在修改时,对那些不够“劲道”、不够典型的素材,大胆进行修改和替换,力求更加准确、贴切。
四要“润言语”。要下功夫做好文字润色工作,使行文更精炼、更顺畅、更生动。要念出来,最好别来念,看有无词语搭配不当、错句病句,是否流畅顺口。文字工作很辛苦,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文字工作也有很多的好处。最后用一句网上的打油诗来结尾:“一篇材料一斤汗,一个思想一片天;写材料千难万难,迎难而上就不难;写材料枯燥乏味,自娱自乐就有味;写材料劳神伤体,劳逸结合就无碍”。
好文案网---为您提供公文写作方法和精品范文,专业原创,一对一定制优质文案。
goodwenan.com写作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