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意国画基本元素的内涵

  调查调研     |      2020-11-25 00:18:14
调查调研

 什么是写意国画基本元素?以笔者两方闲章概括,就是"无非点线面","不过笔墨水",点、线、面是写意国画基本元素的视觉直接影像,或称作视觉符号;笔、墨,水既是写意国画的物质材料,更是鉴赏写意国画评判其艺术品类,具有理性分析,感性体验作品意韵的切入点。五代时荆浩在《笔法记》中从笔、墨、气韵三个方面,评品了几位画家。说张璪的作品"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说王维"笔墨宛丽,气韵清高,巧写象成,亦动真思",说李(思训)将军"理得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大亏墨彩"。他更具代表性的评论项容山人"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说吴道子"笔胜于象""亦恨无墨",笔、墨、气韵三全是荆浩认为作品完美的艺术标准。现代大师黄宾虹也说:"夫善画者,筑基于笔,建勋于墨,而能使笔墨变化于无穷者,在蘸如耳。"由此得知从传统到现代对写意国画的品评标准及内容是一贯的。

  传统的书画起源理论应该是写意中国画笔墨要素的基点。人的文字分为表意文字和音素,表意文字源于象形文字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从绘画到书写的演变过程。汉字的演变就是一个例子。唐张燕元在《历代名画记事评鉴》中说:“古时圣贤王受命记事时,有一只龟字很有效果,而龙是一件珍品……因为这对乌龟留下的痕迹,我决定写下这个字的形状……也正其时,书法和绘画是分不开的,作为因制和创制的细微之处,没有书的意义,没有画的形状。天地圣贤的意义,根据字学其体有六:一古汉字,二奇字,三篆字,四左字,五妙专,六鸟书。——旗帜末端有鸟头的那一幅就是图画的流线。”《金庸·魏衡传记》《谈六书》,上下亦是,象形亦是,日月亦是,形亦是,河亦是,认识亦是,五信亦是,转移笔记。老试亦是,假借长亦是之名。这是对古代汉字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概括结论。张彦远认为,绘画和汉字的创造是孪生的,六书中的“象形”、“指物”、“形声”、“识意”等文字元素都是绘画的简化符号。由此可见,从书画到文字的创造,有一个过程,书与画逐渐分离。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书画的物质基础和工具的同一性,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我们知道,在钢笔、铅笔等书写工具传入我国之前,我们的先辈们总是使用一种工具——毛笔来书写、创作书法和绘画,而布、丝、纸等是书法和绘画的载体。这样,写意书画符号和书写汉字的书法符号的元素(符号)就有了共同的遗传印记。写作的起止规则自然会在绘画中体现出来。书法与绘画符号元素的相似性,有意或无意地在笔底显露出来,促进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水墨游戏作品。

  我们知道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石鼓、篆书和隶书发展而来的。创作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艺术丰富的书法作品。正是先辈们没有把文本作为语言信息传播的单一载体,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探索文本的形式美、形式美和整个文本的气象美。石文古朴,篆文匀称庄重,汉文飘逸洒脱,魏碑唐文飘逸洒脱,行走潇洒潇洒。从绘画文字到书写,产生了书写的形式美和节奏规律,进而影响着绘画的审美规律。从公孙姑母舞剑、王羲之爱鹅、迷鹅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运动意象激发了书法家对写作形式和韵律美的形成。

  现在回到点、线、面和笔、墨、水元素对写意中国画谈一点了解。书画中有书法和绘画的方法。用书法书写的元素符号是点和线。绘画的基本符号和元素也不例外。书法、绘画中的点、线,都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丰富、成熟的演变过程,一个从朦胧意识到自觉意识的完善过程,一个从形式美到形式美到韵美探索的过程。

  首先,丰富的书法风格,如金、石鼓、公章、楷书、各种异型汉字中的点线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符号笔画的各种可能性。同时,通过对不同作者的分析,将韩立中、石门、张骞、曹权等不同的点、线符号区分开来。这些后来的学者分析和探索了不同的用笔规则,自然丰富了点线符号的表达技巧和趣味。

  其次,不同载体呈现的点和线的纹理也不同。例如,在绢纸和宣纸上,前者的干湿距离差异大于宣纸上的差异。不同油墨的性能差异反映了其对笔载体的不同影响。例如,金代文字中墨色的变化与黄宾虹的金联中墨色的变化的区别就是一个例子。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符号的应用经历了代表性、形象、抽象和联想的演变。如楷书、行书以草书点行组合,每一种风格,每一种都有规范。在写意中国画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个由规整到写意或抽象化、想象的渐进趋势。它是指作者通过具象符号直接与欣赏者进行交流,转而使用抽象符号唤起欣赏者的间接联想和想象创造,进而升华为意义体验和不可言说的意义体验。也就是说,写意中国画中的点、线、面形象越确定,其方向就越明确,观赏者联想方向的标准就越强。这种限制和限制了鉴赏参与联想创造的能力,使作品的意义和韵律的深度和广度无法得到探索和拓展。

  从传统写意画的经典实例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点线运用的审美规律。圆点的形式有介子、汉字、梅花、菊花、松叶、藤等。这条线有18个笔画。树形方法是一到几种方法的组合。石料有多种纹理化方法,大与小、小与大的结合,石料坡面化等方法。在组合点上有三合五法,画梅用“女”字叉,画兰有凤凰之眼一说。这样的规范和规范,形成了现实主义在传统中的大量表现。当然,与之平行的还有充满想象力、空间和情感的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的线条符号更有趣、更气质、更自然。如梁凯的“六祖竹”,徐文昌的“墨葡萄”,作为一个速写和尚,龚庆高的“写意山水”。甚至还引用了师涛的“点”法,这是直接从点的特效和情感的结合来解读的,而不是从点的形式绘画来解读。他写道“雨雪风晴朗的适当点,反正籿阴阳的症结,混合水夹点墨水,藻蕾丝YingLao甚至等待点,免费开放大量干没有味道,没有墨墨词语误用,如吸烟处,不可分割的邋遢透明点,有成千上万的岩石山脉和山谷和宁静,没有点”。他叹了口气:“没有法律,没有法律。”黄宾虹的“五笔七墨说”是探索中国传统绘画中元素审美规律的经典范例。通过线条的书法特点,他指出,在他的绘画创作中,大篆写石头,小篆写树木,汉代写草,书法风格就像草书的树干和山。他用圆圈、菱形、三角形和斜点的“点”技术来强调从山上落下的石头的效果。渴坏了笔。油墨的强度是破渍的七焦油墨都是用的。他用一个平圆重建一条直线的方法是“像一个圆锥体和沙子一样平,有三个曲折和转弯”。圆形像一个折叠的树枝,不整齐的石斛弧形三角形。离开就像房子漏水,一挑一踢不能离开……沉重如山,柔软如金,美丽如铁……他强调线的组织形式,一个钩子和一个皮带,因为太极形成了一个循环。契合宇宙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形成一种心照不派的太极图式,贯穿于写意山水创作的全过程。他的实践从符号形式点、线到结合大局提出了“明快是笔,和谐是墨”“雄浑是花子”“内在美”的标准。

  "远观气象,近看笔墨"是传统上把写意国画作品的全局感受(气象)与组合成整体视觉效果基本元素点线面(笔墨)运用统一起来的评判要求。这种组合的美学要求就需要笔墨点线面组合在有序无序之间有完整的平衡点。只有在这个平衡点上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审美评判相契合(相同的审美倾向)相包容(有共通性的笔墨理解)方能产生出两者间交流、互感和共鸣,这也是古人所说的"迁想妙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而不仅是"谨毛而失貌"的要求。

  综上所述,传统书与画的从"同体"到分流,又因物质基础的同一性决定了书法的绘画性与绘画的书写性,限定了写意国画发展的轨迹。书与画之间元素符号共通性,相辅相成,共同演进的事实说明:写意国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符号必须具有书写性、意味性,组合以后的形象才会充满传统审美的趣味性和意韵性。由此可知现代书写工具的变化已造成现代画家对书写意味能力弱化的影响,所以应当认识到用毛笔宣纸墨画出的不一定是完整意义上的写意国画(因为动物表演也能做到),用毛笔宣纸墨写出的字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书法,同样现代意识流派及其制作成分的特效肌理为主的创造不能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国画。只有秉承传统的美学法则,通过继承传统经典,丰富生活积累,在对传统写意国画元素符号的吸收、消化、阐发的渐进演变中,创作富有中华民族气派、气势、气象,蕴含深邃思想,抒发高雅情趣的作品,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

goodwenan.com调查调研
  • 上一篇:谈谈摄影过程中的心理意识
  • 下一篇:几十个汉字读懂天地万物